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,呈倒置的梨形,前面扁平,后面稍突出,成年的子宫长约7~8cm,宽4~ 5cm,厚2~3cm,子宫腔容量约5ml。子宫上部较宽,称子宫体,其上端隆起突出的部分, 叫子宫底,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,与输卵管相通。子宫的下部较窄,呈圆柱状,称子宫颈。
子宫为一空腔器官,腔内覆盖有粘膜,称子宫内膜,从青春期到更年期,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,有周期性的变化并产生月经。性交时,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。受孕后,子宫为胚胎发育、成长的场所。分娩时,子宫收缩,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。
子宫腔为一上宽下窄的三角形,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,称子宫颊部,在非孕期,长约1cm,其下端与子宫颈内腔相连。子宫颈内腔呈棱形,称为子宫颈管,成年妇女长约3cm,其下端称为子宫颈外口,连接阴道顶端。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,已产妇的子宫颈外口,由于受分娩的影响,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,而分成前后两唇。
正常的子宫有较大的活动性,但一般呈前倾前屈位。这主要依赖于子宫的圆韧带、阔韧带、主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的依托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。子宫位置的异常往往会降低女性的受孕率,甚至导致女性不孕。
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,它是产生月经和孕育的胎儿的重要场所,这些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子宫内膜正常的周期性变化。而这种变化,则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控制。
子宫颈突出于阴道内,内含有腺体,可分泌一种粘液,即宫颈粘液,这种粘液的性状和量的多少 ,与子宫内膜一样,受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。排卵期,在雌激素作用下,宫颈粘液稀薄,有利于精子通过,与此同时,精子还能从子宫颈粘液中摄取养分,增加其活力,促进精子与卵子结合。而排卵后,在孕激素作用下,宫颈粘液减少而粘稠,并可在子宫颈管内形成粘液栓,使宫颈与外界分开,产生保护作用,同时,不利于精子通过子宫颈。
子宫是以肌肉为主而组成的器官。子宫壁有3层,外面一层由腹膜覆盖为浆膜层;中间为肌层,是主要的也是最厚的一层;最里面的一层是内膜层。
子宫的形状上宽下窄,像个倒置的鸭梨。上部宽,隆突,称为子宫底,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,与输卵管相通。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,称为子宫颈。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,在婴儿期为1: 2,成年期为2: 1。
子宫腔呈上宽下窄的三角形;子宫颈内腔呈梭形,称为子宫颈管。子宫体和子宫颈之间有个最狭窄的部分,称为子宫峡部。未妊娠时峡部仅1厘米长;妊娠后就可随着子宫的增大,逐步变长,慢慢形成子宫下段;到足月妊娠时可达7~1O厘米。所以,子宫峡部对妊娠、分娩来说,是很重要的部分。
子宫内膜为粉红色的粘膜组织,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,形成月经。子宫肌层为最厚的一层,非孕时只有0.8厘米厚;妊娠后肌纤维增生,子宫壁增厚,可达2~2.5 厘米。子宫肌肉有3层,外层纵形,内层环形。中间一层呈交织状;肌肉中间有血管,子宫收缩时,血管压缩,就可制止产后出血。子宫浆膜层就是覆责在子宫表面的腹膜,在子宫下部与膀优、直肠连续,形成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和子宫直肠陷凹,后者在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。
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,亦含有肌肉和血管。子宫颈管粘膜有许多腺体,能分泌粘液,为碱性,这种粘液形成粘液栓,有防御疾病的作用。
子宫依靠4对韧带、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,以维持其正常位置。
- 热点推荐